淺水灣富豪爭海景
坐擁無敵大海景的淺水灣,向來是富豪聚居的地方。其中位於淺水灣道 119號 A的保華大廈,位處正中心,景色絕佳,住客非富則貴,包括劉鑾雄胞妹劉玉珍、董建華胞妹董建平等。為力保海景,保華大廈的業主曾向前方物業埋手,既「落釘」買入 113號業權以防重建。而前方另一物業 115號,亦有限制性契約,限制物業最高只建七層。這班保華業主,以為從此可永享海景。
不過,持有 115號的科達地產主席湯君明,聲稱已破解其物業的限制性契約,更獲屋宇署批准,可把現時六層高的大廈改建為二十七層,這勢必成為保華大廈業主的頂心杉。一眾保華業主,於是找來地產界猛人、太古地產前副董事總經理蒲祿祺作幕後軍師反擊。一場無敵海景爭奪戰,即將展開。
117
無契約限制高度。本為一幢 6層高物業, 00年泛海重建成 Grosvenor Place,樓高 24層。
119A
無契約限制高度,樓高 14層。伍漢平於六十年代轉售,其後落入車氏家族手中,發展成保華大廈。
113
無契約限制高度,樓高 6層。保華業主於 94及 04年,先後購入 3個單位,佔大廈兩成業權,為防有人全棟收購重建高樓。
111
有限制性契約,高度比淺水灣道 115號要最少低 20呎,由 Elias& Company持有,股東為趙氏後人。本為工人屋,亦有一份長達 50年的租約,以每月$3,000租予趙氏後人伍漢平女士。
115
有限制性契約規定高度不可超過 6層,早前獲屋宇署批准重建 27層高。伍漢平於 48年以$127萬售予陸羽茶室股東盧玉樑,盧氏於 05年以$3.78億售予湯君明。
屹立超過半個世紀的淺水灣道 115號,現樓高六層,早前獲屋宇署批准重建成一棟二十七層樓高的分層住宅,市場估計市值六十九億元。○五年,湯君明從上手業主、陸羽茶室股東盧玉樑手上,以三點七八億元奪得這物業。盧玉樑兒子盧華標曾住在 115號頂樓多年,當他知道湯君明欲把物業「起高」,滿有質疑地說:「無可能!我哋同前業主簽約定咗高度限制,只可以興建七層高,起唔到高樓㗎!如果唔係我哋都唔會賣出嚟啦。」
高度限七層
根據屋宇署資料,淺水灣道 111-119號 A這一帶,最高的地積比率三倍,可重建二十層樓高以上的住宅,故屋宇署原則上批准。盧華標所說的「高度限制」,其實是指其父於五七年,以一百二十多萬元向著名小提琴家趙不煒的太太伍漢平及馬瑞貞購入時所訂立的。當時,趙氏訂立了限制性契約,要求買方遵守。他們的買賣文件中寫明「 under no circumstances should such block of mansions exceed seven stories in height.(即任可情況下,物業高度都不可以超過七層。)」這限制性契約成了物業的「緊箍咒」。
伍漢平所屬的趙氏家族,當年同時持有 111號及當時未建成保華大廈的 119A號地段,故此推斷她賣出 115號時訂立高度限制,就是為了避免轉手後 115號重建高樓,會遮擋後面 119A的景觀。除了 115號,伍漢平亦於自住的 111號立了一份限制性契約,當中同樣寫明「 The highest point of which should be less than 20 feet below the lawn level of Block A of Repulse Bay mansions」(即高度要比 115號低最少二十呎)。這樣便確保了 119A、 115及 111號三棟物業的海景不會因前方起高樓而被遮擋。六一年 119A號再由建築商車氏興建成現時的保華大廈。
解鈴還須繫鈴人
湯君明坦言○五年買入 115號物業時,已知有高度限制契約,故當時他只是把物業翻新出租。至○九年,他認識了與盧玉樑訂立契約的趙氏後人,才有重建念頭:「屋宇署話 115、 113同 111號有個斜坡要維修,我哋搵置邦物業幫手,佢哋話不如搵埋 111號嘅業主一齊傾。」與湯君明聯絡的是趙氏後人趙汝成,他現時是美林證券董事。湯君明說:「趙先生話業主(即伍漢平)係佢 Grandma,我同趙生傾重建,佢初時話 Grandma住咗喺度好多年,好有感情。我同佢講政府就快限制發水樓,再唔決定就會過咗尾班車,理性重要過感性呀。」雙方後來決定將 111號及 115號合併重建,一齊向屋宇署入則。
湯君明認為趙氏家族願意與他合作,便破解了那份限制性契約,他滿有自信地說:「解鈴還須繫鈴人。呢份契約係趙氏同 115號業主嘅私人契約。我問咗幾個大律師㗎喇,唔關第三者事,只有趙氏家族有權阻止我起,而家佢都同我合作,仲講咩約!」記者致電趙汝成,對於合作只說:「不想回應。」
在辦公室內,湯君明拿出改建圖則,指手畫腳地說:「我呢度係淺水灣道嘅正中心,連小甜甜嘅 The Lily都係斜斜地望海咋。二十七層住宅,下面有兩層停車場。到時保華班業主都係望住 115號個背脊,換衫都要拉窗簾呀,個 啲富豪住客無晒私隱!呢度第日起碼賣五萬蚊一呎呀。個市差 啲啦,就會向屋宇署提出補地價。」
壹週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